基底层(stratumbasale)是人体表皮最下层,由单层的立方形至圆柱形角朊细胞构成,还有少部分的黑素细胞、郎格罕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细胞以半桥粒与底部基膜连接,基底细胞与相邻表皮细胞以桥粒相连。基底细胞是未分化的幼稚细胞(干细胞),分裂增殖能力非常活跃。

正常表皮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13~19天。分裂后形成的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42天,从颗粒层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约需14天,正常表皮更新时间约为28~56天。

基底细胞癌老年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人群,发病与日光照晒密切相关,故好发于头、面、颈部或手背等日光照晒处,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开始是一个皮肤色到暗褐色浸润的小结节,较典型者为蜡样、半透明状结节,有高起卷曲的边缘,病情进展后多从中央破溃,结黑色坏死性痂,中心坏死向深部组织扩展蔓延,呈大片状侵袭性坏死,可以深达软组织和骨组织,故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又因其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也称侵袭性溃疡。


美国每年约有 200 万新发基底细胞癌病例,前总统克林顿也是一名基底细胞癌患者,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力量。


近期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基底细胞癌组织均存在肿瘤干细胞相关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活跃。对于基底细胞癌的患者,其肿瘤抑制基因PTCH1会遗传一个缺陷拷贝,该基因为Hedgehog信号通路的原始抑制元件,同时也有零星的基底细胞癌中存在PTCH1基因突变或其余野生型等位基因缺失现象。罗氏公司研发生产的维莫德吉( vismodegib),一种有效的是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表明阻断Hedgehog通路治疗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性。


多数基底细胞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而手术可造成明显的疤痕及术后并发症,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某些外用化疗膏剂,如咪喹莫特及氟尿嘧啶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但简单的外用药物治疗仅针对浅表性基底细胞癌,而浅表性的基底细胞癌仅占所有基底细胞癌的30%,其余70%的患者接受普通局部用药难以取效。同时,罗氏公司生产的维莫德吉治疗基底细胞癌虽然效果较好,但诸如脱发、消瘦、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无法令其成为多数非晚期基底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伊曲康唑临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研究证实,伊曲康唑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干细胞相关HH信号通路活性,阻断基底细胞癌生长。近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了一项临床II期研究,考察伊曲康唑对人基底细胞癌HH通路与肿瘤体积的影响,证实伊曲康唑对人基底细胞癌具有治疗效果。这项研究共招募了29例患者,其中19例接受了伊曲康唑治疗。结果表明,伊曲康唑可降低45%的细胞增殖,降低65%HH通路活性,降低24%的瘤体面积。在8例未经活检的多发肿瘤患者中,4例患者取得部分缓解,4例病情得到稳定。未治疗的对照患者及曾接受维莫德吉(vismodegib)治疗的患者肿瘤在增殖及瘤体大小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变化。


在伊曲康唑之外,中国学者发现三氧化二砷能够阻断与肿瘤干细胞相关的Hedgehog信号通路,具有治疗基底细胞癌的潜在特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