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以块茎入药。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的治疗,外用治痈肿痰核,是常用的化痰药。

《礼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 还有学者认为,半夏块茎在仲夏成熟,故名“半夏”。田边多有半夏生长,故半夏被称为“守田”;半夏去粗皮后洁白如玉,也有“水玉”的美名。半夏有毒,生半夏毒性尤为强烈,半夏还有一个名字叫“三步跳”,推测是因为服用生半夏刺激咽喉,产生剧烈麻辣感缘故。

古人还通过半夏来预测疫病的发生,《逸周书·实训解》载:“夏至后十日,半夏生,半夏不生,民多疠疾”,意思是如果在夏至后半夏没有正常生长,预示有传染病流行。

古代医家认为,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具有阴阳配合之妙,夏枯草配伍半夏,可治疗肝气郁结,痰热互结之失眠、瘰疬、瘿瘤等病症。“半夏能主痰饮及腹胀”。中医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提出“怪病多痰”,多种疑难疾病通过“从痰辨治”使用半夏治疗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半夏在现代中医临床确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生半夏有毒,且刺激性大,药房出售的半夏多是炮制品,但文献记载有名医在处方中采用生半夏。生半夏外治,对于某些浅表性肿瘤有显著疗效。我们团队正在研究生半夏对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应用。我们在此特别提醒,生半夏毒性强烈,医家入药虽然不炮制,但必须经过一定处理程序,需要经验和技巧,请不要擅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