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高分辨率CT在常规体检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肺上生有“磨玻璃影”。所谓肺磨玻璃影,或称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英文名称:ground glass opacity,简称GGO)是指肺内浸润性病变阴影,其密度均匀,状似磨玻璃(毛玻璃)。肺磨玻璃影反映的是肺泡腔的不完全填充。如肺内炎症引起的肺间质增厚、水肿、纤维化;或者发生肿瘤,因肿瘤增长导致肺泡部分萎陷;或者在正常呼吸状态下毛细血管的血容量增加,在CT影像均可以显示状似门窗磨砂玻璃。与肺磨玻璃影对应的疾病名称是肺磨玻璃样结节(英文名称:ground-glassopacity nodules,简称GGN)。
肺内磨玻璃影的病理基础
1)肺泡的气腔内有液体(如水肿)或出血,导致CT值增加;
2)肺间质因炎症、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或肿瘤等原因而增厚,造成每个像素内“组织”量增多而空气量相对减少,CT值增加;
3)在呼气终末,肺泡内空气量减少,肺间质虽正常但单位像素内肺泡壁的数目增加,造成磨玻璃样密度影。
肺内磨玻璃影的分类

A:纯 GGO , 密度均匀。 B:>50%GGO,密度不均 。C:<50%GGO,实性为主。
发现肺磨玻璃影意味肺癌吗?
肺磨玻璃影(GGO)在影像学上按照分布范围又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肺叶内弥漫分布的GGO常见于过敏性肺炎、肺水肿、肺泡蛋白沉着症等疾病,而局限性GGO除考虑炎症、局限性肺出血等可能外,需警惕肺癌或癌前病变。目前认为,分类属B、C的混合性GGO实性成分越多,恶性的可能性越大。它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沿肺泡间隔生长,肺泡壁增厚,但肺泡腔未闭塞,其内可有少量黏液或脱落的肿瘤细胞。
哪些磨玻璃影需要警惕肺癌?
薄层CT配合三维重建,以及定期动态CT观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肺磨玻璃影:伴有明显分叶、空泡、胸膜凹陷征或明显实性成分(荷包蛋,中间厚,外周薄)的GGO提示恶性病变;随访过程中病灶消散或明显缩小者考虑炎症反应可能;随访过程中,如GGO增大,病灶密度变实,或兼有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时,提示恶性病变。相对病变的大小,是否含有实性成分更重要,纯GGO如果病灶内出现实体成分,即使病灶≤10mm,肺癌的可能也会增加。

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呈指数倍数增殖,在初期生长缓慢,数量较低,比较容易被控制和消除;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肿瘤细胞的数量会急剧增多,也因为数量增大对抗癌治疗产生细胞抵抗而难以被抑制,这也是晚期肿瘤患者抗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果查出肺部有磨玻璃影,需要请专业的肿瘤医师进行肿瘤筛查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