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病毒性肝炎一共可以分为七大类,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己肝、庚肝,其中乙型肝炎患病率最高。目前,我国约有 1 亿左右的人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我国总人口数的8%-10%,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已出现炎性病变)约 2000 万人。

肝组织内的乙肝病毒会损害肝细胞,引起炎症,炎症本身就是重要的致癌因子;此外,大量的炎症因子导致组织器官遭受破坏,发生纤维化形成肝硬化。由于肝脏组织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肝细胞增生活跃,炎症或肝硬化导致组织破坏后,肝细胞增殖活跃,而乙肝病毒又会在肝细胞DNA复制过程起到干扰作用,很容易出现基因错配,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肝细胞癌变,接下来也就形成肿瘤,这是乙型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癌的关键环节,而临床上的肝癌患者往往表现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

根据一项统计报道,约80%的乙肝会发生肝硬化,而不治疗的肝硬化病人转化为肝癌的几率每年增加3%,3年累计占18~20%,受酗酒、吸烟或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超过40岁的男性乙肝患者应特别警惕肝癌。

早期发病的肝癌治愈率可达90%,所以预防肝癌关键在于定期针对性的检查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注射乙肝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建议每年复查一次,如果肝功能正常,病毒载荷不高,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则应每3个月做一次肝脏检查,并积极接受治疗;而对于已经发生肝硬化的病人,防治肝癌十分迫切。早期发病的肝癌治愈率可达90%,而对于肝癌患者,外科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肝癌术后3-5年的复发率约占50%,而炎症的存在会影响肝癌的整个治疗过程,所以规范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几率,也是阻断肝炎和肝硬化向肝癌转化的重要预防措施。

目前关于中草药导致肝功能损伤或肝癌的争议很多,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利弊两面,西药有毒副作用,中药也不例外。客观的讲,某些天然药物清除乙肝病毒的效应要强于常用的合成抗病毒药物,但毒性却低于合成药,并且某些天然药物在清除乙肝病毒的同时还能逆转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导致肝功能损伤起到毒性作用,还是抗乙肝消除肝硬化起到治疗作用,关键看能否正确处方和使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