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经报道一个典型病例,一位40年前曾接受过颈胸部斗篷野放疗的56岁霍奇金淋巴瘤女性,突发呼吸困难和休克,虽积极抢救但仍在入院5小时后死亡。尸检报告显示: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同时伴有肺、甲状腺、食管、脾等多脏器病变,所有病变特征均符合放射性损伤。最后的尸检结果表明,患者是死于40年前放疗引起的心脏损伤而不是恶性肿瘤。

心血管病和肿瘤均属老年多发病。我国大多数肿瘤患者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给肿瘤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诸如临床常见的放、化疗及血管靶向药物的使用又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新的损伤,临床多有患者因肿瘤治疗导致心血管意外事件而死亡。

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性作用是消化道的反应,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由于胃肠道黏膜是由快速分裂细胞构成,此类反应可以自行缓解,较少产生远期毒性。但是心肌细胞的再生能力有限,化疗药物对心脏既可以产生近期损伤,更能产生远期毒性反应。

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一旦出现明显的心肌病变,预后极差,致死率高达48%。化疗导致的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无症状而只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可致心肌坏死,发生致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目前常用的药物中,能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有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阿霉素及表阿霉素等,尤其是柔红霉素和阿霉素,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此外,马利兰可引起心肌内膜纤维化;丝裂霉素引起心肌损伤,阿糖胞苷可以引起心包炎等。

早在 20 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肿瘤放疗可能会导致心脏损伤。胸部肿瘤在放射治疗时因照射到心脏组织,可以产生心包炎、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及传导系统损伤、心脏瓣膜病变等心脏并发症。除第一段提到的霍奇金淋巴瘤,其他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也可以引起心脏疾病,如乳腺癌、肺癌、颈部肿瘤和其余靠近心脏和胸部的肿瘤。肿瘤放疗除了可以引起冠脉疾病,还引起心包疾病,最常见的有心包积液和心包炎;瓣膜疾病,即瓣膜的钙化和纤维化;心肌疾病,如限制性心肌病;传导异常等。同样是因为心肌细胞的再生限制性问题,放疗引起的心脏损伤可以在治疗几十年后发生。

随着肿瘤诊治技术的进步,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我国的肿瘤学科和心血管学科均取得了很大进步,为肿瘤心脏病病学科在我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肿瘤心脏病学的含义并不局限于医学本身,更涉及伦理学、社会学乃至经济学等诸多社会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不仅需要肿瘤与心血管医生和专家团结协作,更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