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物。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统计数字不一,但普遍认为在50%以上,大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从临床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后,100%会患胃炎,10-15%发展成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少数发展为胃癌。根据我国开展的一项针对3400名成人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生,可使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危险度下降39%。

牙菌斑是由微生物构成的薄膜,牢固地粘附在牙齿和口腔中的其他硬表面,如假牙等修复体。牙菌斑中能检测到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复杂的菌群对宿主防御机制和抗微生物制剂产生了抵抗优势,可保护其不受用于治疗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抗生素的影响,即使在胃中成功根除,微生物也可能在口腔中持续存在,牙菌斑成为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再感染和再定居的来源,因此,清除牙菌斑是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