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在我国有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在小区的房前屋后可以见到紫苏生长,并且能观察到紫苏叶被采摘的痕迹,说明这里居民可能在使用紫苏叶制作食品。紫苏的茎、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茎称苏梗,叶称苏叶,种子称苏子,临床很常用,在中药房也均能见到。夏季常用的解暑药藿香正气水就含有紫苏,一般用苏梗,也有用苏叶的情况。紫苏叶可食用,与肉类同煮能增加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叫苏籽油,气味清香,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祖国医学认为紫苏味辛、温,入肺、脾经,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化痰、行气安胎、解鱼蟹毒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苏:“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滇南本草》则谓紫苏:“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哮喘”。现在研究显示,紫苏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萜类化合物及酚酸类物质,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延缓衰老,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

紫苏属草本植物,并不全是紫色,也有绿色叶子的紫苏。紫苏还有一个非常有品味的名字,荏苒,成语“时光荏苒”就是源自紫苏一年一生,用于指代岁月变迁,时光流逝。民间有一种说法,院子里种紫苏能够防蛇,但是没有见到确切的证据,尽管如此,生长在房前屋后郁郁葱葱的紫苏,确实令我们的居住环境既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又充满具有东方特色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