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大戟科,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以全草入药,也常被称为地锦、红丝草、地瓣草等。折断茎叶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这是地锦草重要的特点。作为一种传统的天然药物,地锦草不仅被中医使用,维吾尔和蒙古等少数民族也使用地锦草治疗疾病,所以,还被认为是民族药。
中医认为地锦草,味辛,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保肝护肝等功效。地锦草始载于成书于宋代的《嘉祐本草》,说:“其苗叶细弱作蔓遍地,茎赤,叶青赤,中夏茂盛,六月开红花,细实。今医家取苗、子用之。”

临床有地锦草制成的中成药,主要用于痢疾或肠炎,但在地锦草的临床用途之中,以抗真菌,保肝退黄最为受到重视,用于病毒性肝炎和各种原因造成的黄疸。地锦草外用可以有效治疗手足体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以及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变,这在维族医药体现最为明显;地锦草可以用于药浴,有文献报道,采用地锦草煮水给小孩浴足,可以治疗小儿腹泻。

地锦草,味辛,略有苦涩,与各种肉类一起煮汤,既能增加风味,也有祛病保健的作用,是很有价值的食疗草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