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鬼骨草、婆婆针等,之所以称为鬼针草,是因为它的种子容易挂在行人的衣服上,形似针状,难以摘除。鬼针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始载于唐代陈藏器编著的《本草拾遗》。鬼针草味苦,性微寒,归肝、肾、脾经,主要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

近年的研究表明,鬼针草有抗菌抗炎、抗过敏、降压降脂、抗血栓、抗肿瘤等药用效果,并且有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实验研究发现鬼针草能够促进胆汁排泄阻止胆道系统胆汁达到胆固醇过饱和状态,从而逆转胆道结石形成,防治黄疸和胆结石。有民间医生采用鬼针草治疗肝炎和肝纤维化,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鬼针草在河沟路边、房前屋后都有生长,典型的识别特征是三片羽状复叶,就是一片叶子由三片小叶组成,三片小叶共用一个叶柄,所以其实是一片叶。采集新鲜的鬼针草既可以配药治疗疾病,也可以冲泡当茶饮用,实现祛病养生的目的。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