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莲草为菊科植物,始载于《唐本草》,原名“鳢肠”。折断旱莲草的茎叶在短时间内会显示黑色,也称墨旱莲,又有墨水草、莲子草、水旱莲等别名。旱莲草全草入药,性凉,味甘酸,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等作用,常用于肝肾阴亏引起的头昏目眩、须发早白等症状。中医名方“二至丸”,由旱莲草和女贞子两味药物组成,是非常经典的补肾养肝传统方剂。

旱莲草是凉血止血的要药。口服鲜旱莲草汁可以治疗鼻出血及吐血;在中医临床,旱莲草也多用于治疗过敏性紫癜、尿血、女子崩漏或月经量多等疾病,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采用旱莲草制取的浸膏有较好的缓解心绞痛作用;旱莲草提取物作为粘膜保护剂,可以用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传隋唐时期有位叫刘简的人士,爱慕养生之道,有幸受一位名为“虚无子”的长寿老人指点,采摘旱莲草茎叶,或炒拌做菜,或水煎当茶,活到一百多岁,发不白、耳不聋,眼不花。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食用旱莲草具有调节免疫、抗癌变,和保护肝功能的效果。旱莲草吃起来味道也不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养生本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