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肿瘤突变负荷,TMB, 是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一样,总有肿瘤患者对免疫治疗表现不敏感。2016年,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研发的抗PD-1药物欧狄沃(Opdivo,已经在中国批准上市),在一项名为“CheckMate 026”的非小细胞肺癌三期临床试验中未能获得预期效果。此后,研究人员开始采用一项名为TMB(肿瘤突变负荷)的指标作为对CheckMate 026三期临床试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相比PD-L1,选择TMB作为Opdivo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测指标,能更好的区分选择获益人群。多项研究证实TMB高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点击查看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获诺贝尔奖
2018年10 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贡献。点击查看
药物研发
抗肿瘤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剂—不断添长的新药之路
恶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异常的增殖能力和增殖速度,对蛋白酶体活性有很高的依赖性,在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过程需要产生大量异常蛋白,因此,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让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开足马力,清除细胞内的需要降解的异常蛋白,如果其蛋白酶体的功能受到抑制,肿瘤细胞就不能正常增殖,最终彻底崩溃。在临床应用中,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效果可谓“革命性”。点击查看
新医智造
不伤害原则下的头颈癌经穴透药治疗
医学研究人员在新药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将超声电导和循经透皮给药有机结合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面部经穴,充分发挥药物和穴位治疗优势,达到局部治疗和调理人体整体功能之目的。药物和超声电导复合作用于穴位,引导药物进入经穴,在经穴高浓度聚集,再由经络传导至肿瘤病灶,杀灭肿瘤细胞,进而引导癌毒从头面表皮排出,实现药物治疗和经络腧穴治疗双重效应,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