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基因病,除与生理因素有关外,发病还与心理、社会等因素明显相关。临床调查表明,同期癌症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凡心理状态好、情绪乐观者,预后效果好;反之预后较差。除了癌细胞,心理问题正成为摧毁肿瘤患者生命健康的核心要素。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信自己的康复能力,是克服癌症的前提。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相应的关爱和心理帮助,这是治疗成功非常重要的环节。

恐惧是肿瘤患者最大的心理问题

多数病人在被告知患上癌症时,第一反应是震惊,不相信这是真的,对于诊断结果难以接受,怀疑医生给自己误诊了,内心有一种空虚和不确定感,但在进一步确诊后继而感到恐惧和绝望。

 一想到生命即将进入终点,自己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将与之告别,这种结果又无法改变与摆脱,患者就会感到极度悲观和高度紧张;也会想到个人和家庭要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子女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遭受很大挫折,家人嫌怨,朋友冷落,悲观甚至厌世的心理自然就出现了,很可能发生抑郁、躁狂、幻觉,睡眠障碍等特殊情绪。

有这样一项试验,试验者对死囚犯宣布要将他处以极刑,方法是割开他的手腕,让鲜血滴尽而死。接着试验者把囚犯的眼睛蒙住,双手反绑到背后,用手术刀划了他的手腕一下,实际并未割破,然后用一盆水滴到桶里的声音来模仿血滴下来的声音。死囚犯以为是自己的血不断的滴出,没过多久,他就在这巨大的恐惧中死亡了,而实际上他一滴血也没流出。事后对他身体的检查发现,身体的所有症状表现居然与大量失血一样!也就是说,他的意识相信自己正在流血,进而使身体产生了失血过多的反应。恐惧的心理夺去了死囚的生命。这说明人的心理意识对身体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一般认为,有三成的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曾经发生有的病人在诊断出癌症的当天晚上就去世了。在”被吓死”的癌症患者中,很多是老年患者,因为他们年轻时,癌症确实是公认的绝症。这些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癌症,即使生理上还没有达到致死的程度,心理防线先崩溃,身体也随之垮掉。即使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青年人,也因为对现今癌症的治疗水平不了解,依然对癌症抱有根深蒂固的恐惧心理。

某些影视作品也对癌症的”死亡面孔”起了渲染作用。在影视作品里,主人公不幸患上癌症的遭遇往往被渲染得十分凄惨,这也在潜移默化里加重了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久而久之,公众就有了这样的印象,似乎患了癌症是非死不可的。

 此外,癌症患者的家属对于患者”被吓死”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过度关爱对癌症患者来说可不是好事。专家指出,长辈诊断为癌症,子女甚至是漂洋过海来探望,结果患者认定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恐慌,本来通过治疗可以延长寿命,但却被”吓死”了。

我国死亡教育的不足和很多癌症患者”被吓死”也有一定关系,如在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死亡教育,但在我国人们习惯只说生不说死,其实生和死是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如果能够像面对生一样来面对死亡,人对肿瘤的恐惧就会大大减轻。

如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心理问题

1)纠正癌症=死亡错误观念

正是这种观念造成了病人的情绪反应。医学发展到今天,不少肿瘤都是可以治愈的,还有更多的可以带病生存,从内心接受这样的一个看法可以减轻肿瘤带给病人的严重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2)直接面对和承认恶性肿瘤

接受医生的建议去专科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不要错过治疗时间,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3)做长期抗癌治疗思想准备

按目前的医学观点,肿瘤是种慢性病,治疗重要,科学的管理更重要,不是切除了就没有了,它的病程是缓慢的,所以要做好长期与肿瘤共同生存的准备。

4)积极处理治疗的毒副作用

肿瘤治疗常会导致诸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造成病人的痛苦体验,而颜面、乳腺等特殊部位的肿瘤由于影响外貌、性特征,进而引发特别的心理问题。

 5)警惕未经验证的不实宣传

很多肿瘤患者或其家属盲目听信某些不负责任媒体,包括中医,也包括西医,均有个别近似神化的包装或宣传,误导患者接受所谓最新技术或民间秘方治疗。而患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无疑会遭受沉重的心理打击。

客观的讲,肿瘤目前治疗是否有效与患者自身,及肿瘤的病理分型密切相关,有的肿瘤类型本身并不致命,有的肿瘤类型在现代医学条件下能够实现治愈,但某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类型目前尚没有被人类完全认识,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式或药物。所以,如果查出癌症,患者最应该做的是静下心来,在明确肿瘤病理和预后的前提下,选择专业的医生和治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