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英文名 Helicobacter pylori,缩写Hp,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螺旋样杆菌,人类是其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学术界最早认为,人类胃内的强酸环境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然而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却坚信有一种不为人知的细菌寄生在人类的胃内,并且正是这种细菌的存在导致了诸多胃病。在信念的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在1982年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为了证实幽门螺杆菌能够导致胃病,马歇尔和另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吞服自己培养的幽门螺杆菌,结果都得了胃炎,而服用抗生素清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炎又获得痊愈,用自己的切身体验证明了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和致病性。发现幽门螺杆菌是伟大的医学进步,改变了人们对胃部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沃伦和马歇尔因此获得了2005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
幽门螺杆菌能导致哪些疾病
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 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不仅涉及消化系统疾病,还涉及心脑血管、血液、内分泌、免疫、皮肤等多系统疾病,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皮肤病(如酒糟鼻、荨麻疹)、牙周疾病、儿童和胎儿的生长发育迟缓、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密切相关。还有研究显示,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存在相关性,其中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认为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适应证。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有哪些症状
我国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统计数字不一,但普遍认为在50%以上。大部分感染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到医院做相对的检查才能发现。少部分人会表现为消化不良的症状;10%-20%的感染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还有更少的一部分人会发生胃癌或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 I 类致癌原,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有直接关系。从临床来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后,100%的人会得胃炎,10-15%的人会发展成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少数人则逐步发展为胃癌。根据我国开展的一项针对3400名成人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生,可使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危险度下降39%。
中医药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式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经典疗法是以PPI(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加上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的三联疗法,疗程7-10天。然而标准三联疗法的根治率不是太高,改进的治疗方案是PPI+胶体铋+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同时配合使用一些益生菌制剂,辅助提高根除率。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一些细菌已经具备耐药性,幽门螺杆菌也不例外,出现了新的遗传表型,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已经不能对耐药细菌发挥作用,科学家发出警告称,人类将面临”后抗生素时代”的危险。由于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数目庞大,全面采用包含抗生素的根除治疗必然带来抗生素滥用,其结果是治疗的无效和感染率的进一步增加。
我国医务工作者一直在使用中医药作为根除和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经验,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症状表现与人体阳明经有关,多属阳明热滞。关于阳明热滞的中医症状表现和治疗法则在明代张介宾编著的《景岳全书》论述颇详,临证据此处方多能获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