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的贯穿作用很强,军事领域利用中子可有效杀伤躲避在坚固掩体内的敌方人员,而武器和建设物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由于中子放射性污染比较低,因而被称为”清洁的”核技术。

在医学领域,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是一种新兴快速发展的先进中子放射治疗技术,其对大范围弥散性恶性肿瘤治疗,如原发性脑肿瘤/复发性头颈部肿瘤及扩散性肝脏转移性肿瘤等具有特殊治疗优势,某些方面优于目前正在试验的质子或重离子放疗技术。 

人类首次中子放疗临床试验,是由美国神经外科医师W.H.Sweet等人于1951年开创的。半个多世纪以来, 各国核工程学界、药物学界、临床医学界、与辐射剂量学界对脑胶质瘤、皮肤黑素瘤、头与颈部复发性肿瘤与转移性肝癌等约800 名患者做了中子放疗临床试验研究。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 开展了恶性脊髓肿瘤、复发性乳腺癌、未分化的甲状腺癌、骨肉瘤、间皮瘤、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扩散性或多发性胸膜瘤、非小细胞肺瘤、以及前列腺癌与宫颈癌等临床前的细胞、动物, 并配以高精度三维治疗计划软件模拟,论证了中子放疗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进入新世纪,中国成为中子放疗技术的’领跑者’。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医学科研力量的国家队,是国内最先开展肿瘤中子治疗研究的单位,早在1991年就开展了快中子加光子放疗临床实验,在2011年又在系统内部建成了中子束精确放疗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在中子放疗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朱建民主任介绍,中科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作为中科院在中国华东地区医学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基地,积极与中科院中子放疗技术研究单位对接,希望能够承担此项临床研究任务,将最先进的中子放疗技术优先用于上海地区肿瘤患者。

中子放疗技术的关键节点在于中子捕获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一是能够俘获中子并释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二是能够靶向浓聚在肿瘤组织或细胞内,本网站科学工作人员在这一方向的研发在国内国际具有优势。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