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感染(COVID-2019)正在严重破坏人们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病毒成为威胁人类的首要负面因素。据科学预估,有十分之一的肿瘤是因病毒感染导致细胞遗传信息而紊乱引发,预防或控制病毒感染是防止肿瘤发生或转移复发的重要内容。我们籍由”餐桌上的抗癌”这个栏目,向朋友们介绍与肿瘤发病相关的病毒和日常预防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对肿瘤病毒的认识历程

在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肿瘤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和微生物无关。

鸡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血液肿瘤病,也叫做鸡淋巴细胞白血病。1908 年丹麦生物学家维赫尔姆埃勒曼(Vilnelm Ellermann)和奥勒夫班格(Oluf Bang)将患白血病鸡的血液和器官浸出液,接种到健康鸡身上。这种浸出液含有白血病病毒,但不含白血病细胞,却在健康鸡诱发了白血病,说明病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因素。1909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的佩顿·劳斯(Peyton Rous),通过鸡肉瘤组织除去肿瘤细胞后,获取含有病毒的组织滤液,接种给健康鸡也能在鸡群诱发肉瘤。劳斯陆续发现了几种鸟类肿瘤病毒,他的研究开辟了肿瘤病因学的新领域,奠定了肿瘤病毒病因学的基础,并因此在1966年12月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大多数动物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相关病毒类型己达 100 多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病毒与人类肿瘤究竟有什么关系,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近10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确实存在密切关系。 1989年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DNA 病毒在人类肿瘤中的作用”国际研讨会,首次确定了至少有 3 种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密切关系,分别是肝炎病毒 (HBV、HCV)与肝细胞癌,爱泼斯坦一巴尔病毒(EBV)与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有直接因果关系。1980年曾发现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 与人类某些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关系。

现代研究者多数认为,肿瘤病毒在人类的致癌机制和动物有所不同,通常对宿主无害,具有长期潜伏的特点,但在某些恶性因素刺激,特别是长期的刺激下,病毒容易导致肿瘤的发生,例如在激素、代谢产物或辐射等的作用下,病毒会引起宿主肿瘤或白血病。此外,人类的免疫系统具有抵御和清除少数肿瘤细胞的能力,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被破坏时,肿瘤病毒才会促使宿主细胞异常增生而发生癌变。

祖国医学对病毒导致疾病的认识也非常早,把病毒归入”杂气”的病因范畴,是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团队深入研究中医温病学传统学术,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提出了癌气概念,并形成了临床验证有效的肿瘤治疗方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是肿瘤领域”治未病”的经典范例,也是采用中医温病学方法预防病毒性肿瘤的一面旗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