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人是这种病毒的唯一宿主,因为属嗜神经病毒,所以多发生于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沿周围神经走向呈带状分布,但面部和四肢也会出现发病,播散性带状疱疹可以发生于全身组织器官。

人体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特别是儿童,多引起水痘症状,痊愈后病毒长期定植在人体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人体由于各种因素免疫力降低,潜伏的病毒可以再次活跃,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进行复制,引发带状疱疹,因为发生神经炎症,所以患者感觉剧烈疼痛。

肿瘤患者多属年迈体衰,或放化疗等原因损伤免疫功能,带状疱疹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多采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联合止痛治疗,但个别患者效果不佳,某些肿瘤患者因为严重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不能控制去世。

带状疱疹发病于皮肤,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与肺脏相关,这可以对应于病毒从呼吸道侵入人体的病理过程,同时带状疱疹作为一种传染病,在中医属”温病学”范畴。根据中医温病学理论,带状疱疹属温病学派创始人吴有性先生主张的杂气致病,治疗宜采用专门的药物和方剂,包括竹叶石膏汤、清营汤、五味消毒饮等都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国内研究团队根据致病微生物的包膜病毒特征,采用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光动力外治,配合内服中药,能有效缩短病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