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也称掌红斑综合征,其特征是手掌皮肤变红,特别是在大鱼际和小鱼际,手掌远端和指尖,而手背表面很少受到影响,并且受影响的区域通常不会瘙痒或疼痛。有专家建议,如果出现肝掌,在排除其它原因后,应注意是否发生了肿瘤;而对于非肝脏肿瘤患者,肝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疾病预后。

肝掌多见于发生肝硬化的病人,也见于少数健康人和妊娠期女性,此外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硬皮病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肝掌的形成机制与肝硬化后肝功能受损有关。人体雌激素需要在肝脏灭活从而维持在合理的水平。如果肝脏在慢性炎症或肿瘤等原因影响下,功能受到损伤,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下降,可以导致人体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继而刺激毛细动脉过度充血和扩张,在手掌部位形成肝掌,且常伴有皮肤蜘蛛痣。 

最新的研究显示,不仅是肝脏肿瘤,其他部位的肿瘤也可以引起肝掌。在一项关于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参加研究的107例患者有27例(25%)出现了肝掌。进一步分析表明,肝掌的强度与肿瘤组织皮肤血管扩张和血管新生能力密切相关,其直接的影响因素是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患者VEGF水平越高,肝掌体征越严重,也预示肿瘤的增殖能力越强。

发表回复